被同龄孩子欺负了,孩子到底要不要打回去?
发布时间:2019-12-04 10:11 阅读量:86
你家小孩被同龄孩子打了,要打回去吗

■ 这是我的
■ 这是我的,我先玩
......
当你还在妈妈手里的年纪,会去和别的小朋友抢玩具,甚至“大打出手”,那时候你认为,这个是我的,而这时候的父母采取的措施就是彼此抱开,因为他们认为,你还处于教育也听不懂的年龄阶段。
到了长大后,小孩子之间可能还会因为抢玩具或者磕磕碰碰等问题发生争吵,甚至动手打架。有家长也会鼓励孩子动手打回去,不要被别人欺负惯了,当然,也会有家长反对暴力。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然是避免不了遇到这样的打架事件的,而作为父母,你是支持孩子打回去还是告诉老师呢?
观点一:不该打回去
1、打人是不对的,如果出现其他孩子无理取闹时,应该首先告诉老师,让老师来处理。
2、打架,是一种以暴制暴的行为,是没有头的战争,只能是谁严重受伤收尾,无论是自家孩子还是别人孩子都是不愿意看到的。
3、要让孩子知道谦让的中华美德,不是打回去就是赢了,因为你打人的时候你自己的手也会疼。
4、应该告诉老师,要相信老师作为成年人比孩子处理方式更为稳妥。
观点二:应该打回去
1、打回去,一直忍让只会让其他孩子认为打人是对的,反正不会被还击。
2、告诉老师只能会被其他小朋友看不起,是认怂的一种表现,也会让孩子迷恋权威。
3、应该培养小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让自己强大起来,别人打我,我还回去。
4、就应该打回去,不然会有童年阴影,长大了也会有“被欺负”的标签。
让孩子明白欺负和玩闹的区别
奇葩说上,马薇薇说过一句话,当法律不能约束孩子时,教育就是规则。
有时候,孩子出去玩闹回来,全身都是泥巴,而且伴随着膝盖上有磕破的痕迹,很多父母马上紧张起来,断定孩子一定是在玩闹中受到了排挤,受到了欺负,不问青红皂白就自己下定论,这是中国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个缺点,给孩子下定论。
而很多时候,孩子受欺负的观点也跟大人也会不一样,比如在有时候,其他孩子故意去触碰你的手臂,其实是想告诉你,我想和你玩,这是引起你重视的一个表现,在这个年龄阶段,肢体动作往往是比语言让他们更愿意表现自己的一个方式。
那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告诉孩子,他是想跟你交朋友。这是小朋友之间的交际方式,而不是一味的告诉孩子以武力去反击,让他们互相缺失了甚至以后一辈子的好朋友。
如果对方父母明白了自己孩子方式的错误,是不是也会一样,以教育为前提去告诉自己孩子该如何正确的去交友。
当然,也不能保证每个父母都和你一样,如果他们的观点是孩子也不是故意的,这么小孩子懂什么,打一下又没伤着哪里诸如此类的观点的话,我也是鼓励孩子反击的。
告诉孩子,选择解决方式后便是责任
我脑海里一直有着这样一句话,善良一定是有限度的,今天你可以欺负我,但是明天我不会让你欺负第二次。
孩子如果经常回来默默落泪,问他也不说,这个时候,你可以问他的方式是发生了什么不开心的事,而不是直接问他,是不是受欺负了,这个时候多数孩子是愿意说清楚事情原委的。
很多人在童年的时候,因为胖或者瘦小,经常被同龄孩子欺负,甚至在长大后还是带着“受欺负”的标签生活,有些人还会对童年欺负自己的对象耿耿于怀,更严重的产生了心理阴影。
那这个时候,作为家长,你听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你可以先跟他分析这个事情当中孩子值得肯定的地方,首先一定是肯定,因为在孩子心中,父母的不肯定和同龄小朋友的欺负才是造成孩子童年真正阴影的根源。
同时告诉孩子,你可以两种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
-
第一,你可以打回去,但是作为一个有自己思想的小朋友,你一定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且在打回去的过程中,杜绝使用武器,也不能打头部眼睛等重要部位。
-
第二,你可以求助老师,通过老师来判断是非,相信老师比你更有能力去解决好这样一个事情,但是老师解决了一时,解决不了一世,要懂得保护自己。但是无论你是选择哪一种解决方式,做父母的一定是理解和支持的。
中国教育当中,很多家庭会把“你很傻,你真笨,”这样的词汇强加给孩子,却忘记告诉了他们责任,其实无论是小的时候还是长大后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今天他欺负了你,你明天一定不能让他欺负第二次,这个是原则,而你选择哪一种方式去不让他欺负你第二次,这是你的选择,你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就可以了。
本文系育幼百科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
懂孩子
懂教育
懂心理

长按二维码关注